寄居者的概念(1/7)

这个世界不是我们的家. 我们只是寄居, 只是过客. 本文由彼得马斯特斯博士(Dr Peter Masters )撰写, 摘自 https://metropolitantabernacle.org/articles/the-pilgrim-concept/.

“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 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 却从远处望见, 且欢喜迎接, 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 是寄居的” (希伯来书 11:13).

圣经中写满了寄居者的故事. 希伯来书11章提到了亚伯、以诺、挪亚、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等人, 他们被描述为‘世上是客旅, 是寄居的’. ‘客旅’的字面意思是外国人, 是不同文化和语言的人. ‘寄居’ 是指那些生活在异国他乡, 远离自己民族的人.

在圣经中, 寄居一词意味着一趟回家的旅程, 正如希伯来书11:14 中描述的那样, 寄居者是 ‘要找一个家乡’ 的人. 圣经中的寄居者在另一个国家与当地居民一起生活, 但他们并没有完全融入当地社会. 他们是‘旅居者’, 很快就要回家. 他们可能会为了他们所居住国家的利益做一番大事 (就像约瑟那样), 但他们从未停止过想要回家.

他们不像那些选择在另一个国家定居的侨民,  要么因为在那里发展自己的事业, 要么因为更喜欢现在定居的国家. 多数‘侨民’之所以留在他们所住的地方, 是因为他们想要留在那里, 但圣经中的客旅或寄居者, 并没有强烈的愿望要留在他所住的地方, 只是为了事奉主, 拯救灵魂和爱他的家人.寄居者的主要兴趣不在他现在的国家.

寄居的概念对基督徒极为重要, 它指引着信徒在人生的各种境况中所当持的立场. 若没有这个概念, 我们就会对生活中的所有问题和考验, 变得过度敏感. 当越来越多的福音派人士提倡‘文化进步’或‘文化相关’, 劝我们要更多地融入世界时, 寄居者的概念在这时显得尤为重要. ‘寄居者’ 这个词本身就发出了警告, 提醒我们有责任不与世界为伍, 要为基督分别为圣.

那本最有名的书《天路历程》有力地提出‘寄居者’这个词. 我们还记得, 雅各曾说过‘我寄居在世的年日’; 大卫也说过 ‘我是客旅, 是寄居的’, 他是他子民的王, 但他竟然称自己是外国人和临时居民; 使徒彼得也称信徒为‘客旅, 是寄居的’. 我们也是如此吗?

希伯来书11 章中的信心伟人们 ‘都是存着信心死的, 并没有得着(他们在世的日子)所应许的, 却从远处望见, 且欢喜迎接’. 他们把永恒家园的应许作为生活的动力, 用他们的生活方式宣告: 他们是世上的客旅和寄居的. 他们以自己的生活告诉人们说: ‘我们不属于这里. 我们是外乡人, 是暂居者, 住在帐篷里, 并期待着更好的事物.

今天的新教导说, 我们必须热爱这里, 做世人所做的事情, 唱他们的歌, 弹他们的曲调, 看他们的电影和戏剧, 跳他们的舞, 穿他们最大胆的款式的衣服, 以及可以向过去两千年来令信徒们震惊的其他事妥协.

在美国这样一个富裕的国家, 每当发生大灾难时, 比如一场肆虐的飓风摧毁了家园和财产, 电视镜头就会对准灾民. 在背景中, 我们看到被摧毁的房屋和散落各处的财产. 毫无疑问, 这些人都买了保险, 他们会生存下去, 获得新的家园和物品, 但他们却看起来心神不宁, 悲痛欲绝, 仿佛他们的世界已经走到了尽头. 我们可以理解这样的震惊和剧变, 和失去珍爱之物的失望. 但我们经常看到的这种反应, 其实更适合于多重生命的损失. 灾民的反应显然意味着失去所拥有的东西, 是他们难以承受的. 所发生的一切对他们来说是他们可以想象的最大打击 .

待续.. . .

陈铭译